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比较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完成小题。(16分)【甲】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18 12:20:00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比较阅读下面的两篇文章,完成小题。(16分)

【甲】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①秦兵逼肥水而陈[1],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道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2]而杀之,蔑[3]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4]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5]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②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6]之折。

〔注:[1]陈,通“阵”。[2]蹙,逼迫。[3]蔑,没有。[4]略,巡行。[5]朱序、张天锡、徐元喜皆为前秦将领。[6]屐齿,木头鞋的鞋跟。〕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⑴肉食者鄙__________________ ⑵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时方与客__________________ ⑷融亦以为然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既克,公问其故。

⑵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小题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

小题4:【乙】文第②自然段划线句“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谢安怎样的心情?(3分)

小题5:“长勺之战”和“淝水之战”皆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认真阅

【甲】【乙】两文,分别说出鲁国胜利和前秦失败的原因。(3分)

最佳答案:

小题1:⑴目光短浅⑵倒下⑶正⑷正确、对的(或这样)

小题1:⑴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⑵自相践踏而死的人,遮蔽山野,堵塞河流。

小题1:其走者/ 闻/ 风声鹤唳(一处1分)

小题1:细节描写(1分)表现出谢安内心强忍住的激动和兴奋。(2分)

小题1:鲁国胜:取信于民,众人齐心,指挥得当。(2分)前秦败:人心不齐,指挥失当。(1分)

答案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句子断句坚持“结构与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结合已文对谢安的描写来分析此句话的描写方法以及作用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甲乙两文的主要内容来分析胜败的原因即可。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