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题目内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乙)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效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①;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效迎,卒然见赵王②,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③。” 注释: ①不可得而知也:不可让别人知道。 ②卒然:同“猝”,突然。 ③无忌:即信陵君,魏无忌,魏昭王之子。谨受教:真诚地领受教诲。 小题1:解释加线的词(2分) ①秦王怫然怒()②亦免冠徒跣() ③赵王自效迎 ()④人之憎我也() 小题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②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 小题3:文段(二)的主旨是 信陵君的性格特点是 小题4:文段(一)中唐雎同秦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以“”来应对;秦王说“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则言“”,矛盾冲突,富有戏剧效果。(4分) 唐雎说“与臣而将四矣”“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暗示了他,也照应下文,说明他言必信,行必果。(2分) 小题5:试比较(一)、(二)两文的异同。(2分) 答: 最佳答案:小题1:气势汹汹脚亲自憎恨 小题2:①心里的愤怒还没有发泄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② 别人有恩德于我,是不可以忘记的 小题3:一个人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于人有恩德的事不应放在心上虚心接受好的建议的人 小题4:布衣之怒布衣之怒,流血五步将要效仿三人,与秦王同归于尽挺剑而起 小题5:甲文唐雎据理力争、寸步不让、不畏强暴、正气凌然;乙文辩证说理,环环相扣,严谨有致;语句反复,却不刻板,回环有味,令人深思 答案解析:小题1: 疏通全文,了解内容,判断句子大致的意思。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如本题中“自”是名词当形容词,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小题2: 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准确理解关键字词,比如“休祲”“德”,翻译后疏通语句。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3: 试题分析:读懂文章的内容,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比如“无忌谨受教”此句就可看出信陵君是个很诚实自谦的人,可以从这个方面理解文章表达的主题。 小题4: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一一与原文对照,从文段里找到相关的句子,引号表示要填写原句。 小题5: 试题分析:可从人物的形象、叙述故事的方式、文章表达的主题等方面来比较。 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