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8分)【甲】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题目内容: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8分) 【甲】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出师表》)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节选自《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小题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深入不毛()(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或夜昏怠() 小题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躬耕于南阳 / 还于旧都 B、每以天下为己任 / 咨臣以当世之事 C、仲淹刻苦自励 / 自非亭午夜分 D、乃至被谗受贬 / 家祭无忘告乃翁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2)食不给,啖粥而读。 小题4:诸葛亮和范仲淹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他们都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从【甲】【乙】两文中你能看出他们远大的政治抱负分别是什么?(4分) 小题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3分) 最佳答案:小题1: (1)毛:草(2)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妻子:妻子和儿女(4)或:有时 小题2:B 小题3: (1) 只求能在乱世中苟且偷生,不谋求在诸侯前扬名做官。(2分) (2)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小题4:诸葛亮: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小题5: 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 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 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 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答案解析:小题1: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卑鄙”“妻子”的特殊用法。 小题2: 试题分析:A、躬耕于南阳解释为:在 还于旧都解释为“到”B项中每以天下为己任,解释为“把”咨臣以当世之事解释为“拿,用”D项中乃至被谗受贬 解释为“等到”, 家祭无忘告乃翁解释为“你的”。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翻译这一句时要注意第一句注意“于”字的翻译,第二句注意“食” 字的翻译。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政治抱负的关键语句的把握。注意在平常的学习中总结出政治抱负的句子。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写出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或俗语即可,注意限制性词语“至少三个”。 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