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8分)【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题目内容: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8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銍、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 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 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 ④睨:斜眼看。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1)藉第令毋斩()(2)比至陈() (3)使公即恒楚将()(4)恒楚亡在泽中()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且壮士不死即已年且九十 B.宜多应者不宜妄自菲薄 C.固以怪之矣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D.死国可乎去国怀乡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2)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小题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小题5: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吴广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最佳答案:小题1:(1)即使、假若(2)等到(3)统领、率领(4)逃亡 小题2:B 小题3:(1)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2)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 小题4:甲文记写陈涉、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 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 小题5:吴广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 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 答案解析:小题1: 文言文词语,平时有应多识记积累。“亡”是一个古今异义的词,古义是逃跑,今义是死亡。 小题2: 试题分析: A项中的“且”,前一个是“况且”的意思,后一个是“将要”的意思。B项中的“宜”意思都是“应当”。C项中的“以” 前一个是“已经”的意思,是通假字,通“已”,后一个是“因为”的意思。D项中的“国” 前一个是“国家”的意思,后一个是“国都”的意思。故选B。 小题3: 试题分析: (1)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注意“忿恚”的翻译,此词是使动动词,“使……恼怒”。 ②翻译时要注意“为……所”在句中表示被动,“为”是“被”的意思。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概述两文的主要内容,可抓住记叙要素归纳,即谁做什么,结果如何。 小题5: 试题分析:读懂文意,分析并提炼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应结合文章的具体事件来谈。 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