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17分)【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题目内容: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17分)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②,官无事③,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④也!”封之万家⑤。召阿⑥大夫语曰:“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⑦。昔日赵攻鄄⑧,子不救;卫取薛陵⑨,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⑩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选自《资治通鉴》) 注: ①即墨:齐国的一个城邑。 ②给:jǐ,指丰足。 ③官无事:社会平安无事,故官吏也清闲无事。 ④不事吾左右以求助:指不贿赂威王身边的人替自己说好话。 ⑤封之万家:封给一万家的租税的食邑。 ⑥阿:齐国的城邑。⑦贫馁:贫困和饥饿。⑧鄄:juàn,原是卫国城邑,后属齐国。⑨薛陵:齐国城邑。⑩誉:说好话。 小题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词。(4分) 1)陟罚臧否 2)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3)毁言日至 4)召阿大夫语曰 小题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各划一处。(2分) 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于是群臣耸惧 小题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2)莫敢饰诈,务尽其情。 小题4: 关于治国,两个文段表达了哪 些共同的主张或做法?对此,你是怎么看的?(5分) 共同之处:(3分) 你的看法:(2分) 最佳答案:小题1:本指“好坏”,句中指褒贬显示每天对……说(每小题1分,计4分) 小题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于是/群臣耸惧(每小题1分,计2分) 小题3: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没有人敢再掩饰欺骗(国君),都详尽报告他们掌握的实际情况。(每句3分,计6分) 小题4:主题:赏罚严明,一视同仁,绝不姑息。(意思对即可,1分) 主张: 两文都要求注重政绩,注重调查。【甲】文建议有司论其刑赏,【乙】文由国君亲自下令奖惩。(意思对即可,各1分,计2分) 看法:只有赏罚分明,才能树立正气,使那些忠于职守、干出实绩者得到奖励,那些投机作假者得到惩处。虽然古代的刑法过于严酷,但严惩贪赃枉法之徒的方针是应当肯定的。(意思对即可,2分) 答案解析:小题1: 先要大到了解全文的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如本题中“臧否”是形容词作动词,“日”是名词作状语。 小题2: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习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宜”“偏私”“异”“饰”“诈”,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试题分析:疏通文字,了解内容,从“赏罚严明”这个方面来概括共同点,抒发感想。 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