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7分)。【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18 09:47:33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7分)。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选自《隆中对》)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4分)

(1)时人莫之许也(2)由是先主遂诣亮(3)然则何时而乐耶(4)微斯人,吾谁与归

小题2:选出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

A.谓为信然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B.或异二者之为而或长烟一空

C.亮躬耕陇亩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D.不以物喜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小题3:选出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2分)

A.时人莫之许也 。

B.君与俱来。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D.微斯人,吾谁与归?小题4:翻译(4分)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小题5:【甲】段的写作十分有特色,请从描写方式的角度选出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2分)

A.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自比管仲,乐毅。

B.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C.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D.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小题6:有人说“乱世重才,治世重德”,并因此得出诸葛亮不符合范仲淹笔下的古仁人标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你联系《隆中对》和《岳阳楼记》的内容及有关材料作分析,谈谈你的独到见解(3分)

最佳答案:

小题1:(1)承认、赞同(2)拜访(3)虽然如此,那么(答“既然这样,那么”也算对)(4)没有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这个人(只能)到那里去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2)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小题5:C

小题6:(不定答案,正反均可,但要有理有据,且要联系课文及相关知识。)

示例一:我同意这种说法。范仲淹的在《岳阳楼记》中提出的“古仁人”的核心内涵是指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抱负的人,它继承了儒家“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忠君爱民传统理念,是从品德修养上对士人的要求。而《隆中对》主要突出的是诸葛亮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运筹帷幄的军事才略,即使有某些忠君的因素,却完全不见忧民爱民的情怀,所以他不符合范仲淹笔下的“古仁人”标准。

示例二:我不赞同这种说法。范仲淹的在《岳阳楼记》中提出的“古仁人”的核心内涵是指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抱负的人,它继承了儒家“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忠君爱民传统理念。而历史上的诸葛亮正是这种“忠君爱民”思想的化身。《隆中对》、《出师表》和后世民间对他的崇拜中,不仅可以看出了他具有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运筹帷幄的军事才略,从“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也可以看出他立足百姓的思想出发点,在谋求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统一天下的同时客观上起到为百姓谋福祉的作用。

答案解析:

小题1: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题的4个词,常常考到,一定注意识记。

小题2:

试题分析:A谓:说的意思;对B“或许”,“也许;有时C亲自D因为;原因。

小题3:

试题分析:君与俱来:您和他一起来 是省略句,省略了他 完整的应该是 君与之俱来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可就见”和“屈致”的意思。2句中的“尝求”和“为”的意思。

小题5:

试题分析:A、B、D三项是直接描写(正面描写),C项是间接描写(侧面描写)

小题6:

试题分析:答案不唯一,正反均可,但要有理有据,且要联系课文及相关知识,不求逻辑与长篇大论,甚至可以提出“没有可比性”的观点,能自圆其说即可。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