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后面小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题目内容: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后面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天)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土地)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常常) D.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满一年)小题2:下面这个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小题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比,哪个美?)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之所以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很深啦。)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敌国都来朝见齐国。)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邹忌的妻子偏爱他,妾害怕他,客人有求于他,所以都说他比徐公美。 B.邹忌把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C.从齐王的两个举动,一是曰“善”,二是“乃下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贤明的君主。 D.文中最后一段写了齐王纳谏后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使齐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题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目的在于是使齐王广开言路,以修明朝政。 B.本文是一篇设喻说理的文章,设喻从实处着眼,虚写邹忌之“蔽”;说理从虚处着眼,实写“王之蔽甚”。 C.本文连用三层排比的手法,如妻、妾、客;私我、畏我、有求与我;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等等,这种排比结构,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本文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如“察纳雅言”的行政风格,“兼听则明”的行事态度,层次递进、排比对称的行文技巧等。 最佳答案: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D 小题5:B 答案解析:小题1: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A:明,第二天,B项:地,地域C项:还不时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小题3: 试题分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要用兵,就能战胜敌国。揭示了只有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使国家强盛起来的道理。 小题4: 试题分析:文中最后一段写了齐王纳谏后没有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只是广开言路,一年之后,使齐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小题5: 试题分析:邹忌用的是设喻明理,以自身经验来告诫更具有说服性和委婉性,设喻从实处着眼,实写邹忌之“蔽”;说理从虚处着眼,实写“王之蔽甚”。 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