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18 09:32:58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土六,而邦大治。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 ()(2)子释之 ()(3)举处土六 ()

小题2: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年不展翅,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视察民众的习惯。即使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即使没有鸣叫,一鸣必定惊人。

B.三年不长翅膀,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视察民众的习惯。虽然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虽然没有鸣叫,一鸣必定惊人。

C.三年不展翅,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观察民众的习惯。虽然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虽然没有鸣叫,一鸣必定惊人。

D.三年不长翅膀,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观察民众的习惯。即使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即使没有鸣叫,一鸣必定惊人小题3:从本文中获得了什么启示?(3分)

最佳答案:

参考译文:楚庄王执政三年,没有发布过命令,没有处理过政事。右司马侍座,用隐语对庄王说:“有一只鸟栖息在南边的土丘上,三年不展翅,不飞不鸣,默然无声,这鸟该怎么称呼?”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观察民众的习惯。虽然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虽然没有鸣叫,一鸣必定惊人。你就放心这件事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过了半年,庄王就亲自处理政事了。废掉的事情有十件,兴办的事情有九件,诛杀了五个大臣,进用了六个处士,结果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

小题1:(3分) 栖息放下任用

小题2:(3分)C

小题3:(3分)文章告诉我们,做事不要急功近利,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意对即可)

答案解析:

小题1:

(1)“止”在此是动词,“栖息”的意思,不能简单组词为“停止”。

(2)“释”在此是“放下”的意思,不可简单组词为“解释”。

(3)在文言文中“举” 官名翻译为“推举、任用”。

小题2: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划线句子,“将以长翅膀”意思是“用来长翅膀”,如果“不翅”翻译为“不长翅膀”,则前后形成矛盾,由此可知B、D是错的,“虽”在句中翻译为虽然更恰当,综合起来看,只有C选项是完全翻译正确的。

小题3:

试题分析:首先要认真阅读文言文,理解文章意思。楚庄王执政的头几年看似没有处理过什么政事,其实是在增长自己的事例,观察民情,等到时机成熟便大展身手,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理解了这个之后在讲得到的启示就很清晰了。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