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杨琁①传杨琁字机平,会稽乌伤人也。高祖父茂,本河东人,从光武征伐,为威题目内容:(12分) 杨琁①传 杨琁字机平,会稽乌伤人也。高祖父茂,本河东人,从光武征伐,为威寇将军,封乌伤新阳乡侯。建武中就国,传封三世,有罪国除,因而家焉。父扶,交址刺史,有理能名。兄乔,为尚书,容仪伟丽,数上言政事。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乔固辞不听,遂闭口不食,七日而死。 琁初举孝廉,稍迁,灵帝时为零陵太守。是时,苍梧、桂阳猾贼相聚,攻郡县,贼众多而琁力弱,吏人忧恐。琁乃特制马车数十乘,以排囊盛石灰于车上,系布索于马尾,又为兵车,专彀弓弩,克期会战。乃令马车居前,顺风鼓灰,贼不得视,因以火烧布,布然马惊,奔突贼阵,因使后车弓弩乱发,钲鼓鸣震。群盗波骇破散,追逐伤斩无数,枭其渠帅②,郡境以清。荆州刺史赵凯,诬奏琁实非身破贼,而妄有其功。琁与相章奏,凯有党助,遂槛车征琁。防禁严密,无由自讼,乃噬臂出血,书衣为章,具陈破贼形势,又言凯所诬状,潜令亲属诣阙③通之。诏书原琁,拜议郎,凯反受诬人之罪。 琁三迁为勃海太守,所在有异政,以事免。后尚书令张温特表荐之,征拜尚书仆射。以病乞骸骨,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 [注]①琁:同“璇”。 ②渠帅:首领。 ③阙:朝廷,帝王所居之处 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事免”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以中有足乐者 B.以塞忠谏之路也 C.全石以为底 D.必以信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段文字写了杨琁两件事,一是“破贼阵”,一是“辨清白”。前者主要表现其机智,后者主要表现其刚强。 B.建武年间,杨琁祖辈得到封国,传封三世,后因有罪封国被撤除,于是就在乌伤落户了。 C.杨琁用“石灰马车阵”破敌,石灰扬起,进人眼目,且刺激呼吸道,加上马车的冲突践踏,弓箭的乱发,贼兵的狼狈逃散,是不难想象的。 D.杨琁自举孝廉踏入仕途后,有所升迁,直到桓帝时才任太守之职,在任期间,政绩不凡,直到病死在任上。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①因而家焉②数上言政事 ③琁初举孝廉④具陈破贼形势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 (2)潜令亲属诣阙通之。 最佳答案: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①家:安家②数:屡次③举:被推举④具:具体,详尽 小题4:(1)桓帝喜欢他的才能和外貌,下诏书把公主嫁给他为妻。 (2)(杨琁)暗中让亲戚、下属到朝廷诉说这件事。 答案解析:小题1: A中“以”与例句都是“因为”的意思。B是表结果的连词;C是介词“把”;D是介词“按照”。 小题2: 试题分析:D中应是“杨琁自举孝廉踏入仕途后,有所升迁,直到灵帝时才任太守之职,在任期间,政绩不凡,直到病死在家”。 小题3: 试题分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此处“家”名词用作动词;“举”被动用法。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重点理解“以公主”介词结构后置用法。 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