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一)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题目内容: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苕溪渔隐①曰:旧说梅圣俞日课一诗,寒暑未尝易也。圣俞诗名满世,盖身试此说之效耳。(选自《苕溪渔隐丛话》) (二) 皇甫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②。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③。’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①南宋胡仔,号苕溪渔隐。 ②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 ③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三牲)肉,仍称不上是孝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世人患作文字少(担心) B.尝乘间以文字问之(间隙) C.教有所阙(缺欠) D.躬身稼穑(弯腰)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两项是(4分) A.唯勤读书而多为之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B.以著述为务皆以美于徐公 C.三牲之养,犹为不孝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D.于我何有万钟于我何加焉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②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小题4:从欧阳文忠的建议及皇甫谧的转变中你感悟到了哪些品质?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回答。(4分) 最佳答案:小题1:D 小题2:A B 小题3:①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 ②(你)修养自身,勤奋学习,是你自身的收获,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小题4:欧阳修认为写作没有别的捷径,唯有靠自身的勤奋多作,从中可以得出勤奋与多写对写作的重要作用;皇甫谧二十岁才开始勤学,并且在参加农业劳动的时候带着经典学习,终于博通典籍百家之言,这告诉我们学习不受年龄限制,只要勤奋投入,就一定学有所成。(第二点答出“皇甫谧勤奋学习”得1分)(4分) 答案解析:小题1: D中的“躬”是“亲自”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A中的两个“而”,前者表顺承,后者表转折;B中的“以”,前者为“把”,后者为“认为”;C中的“之”都是“连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中的“于”是“介词,引出陈述的对象,对”。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中“疵病”是“文章的缺点”; ②中“自汝得之”是倒装句,翻译时要按现代语序,即“汝自得之”,即“是你自身的收获”。 小题4: 试题分析:抓住欧阳修的回答“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和“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可明确“勤奋与多写对写作的重要作用”的观点;从皇甫谧“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可明确“学习不受年龄限制,只要勤奋投入,就一定学有所成”的观点。 参考译文: (一) 某年初,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在休息时间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回答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写出一篇,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孙莘老曾经用这个道理告诫别人,所以更加有意味。《苕溪渔隐丛话》记载:传说梅圣俞每天作一首,寒暑天气都没变过(一直坚持)。梅圣俞的诗名气誉满天下,大概是亲自试验这种方法的效果了。 (二) 皇甫谧年龄到了二十岁,不爱好读书学习,到处游荡,不守规矩,有人认为他憨痴不懂事。曾经弄到瓜果,他总是进献给过继的母亲任氏。任氏说:“《孝经》上说:‘只给父母牛、羊、猪的奉养,尚且是不孝。’你今年二十多了,眼不看一点教化人的书,心思尚未进入正道,你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到宽慰的啊。”说到这里,任氏就叹息着又说:“唉,从前孟子的母亲三次搬迁居处而成就了孟子的大仁,曾子的父亲兑现对小孩杀猪的诺言来教育他,难道是我居家没有选择好邻居,对你的教育有所疏漏,为什么你竟这样愚钝不开窍呢!你修养自身,勤奋学习,是你自身的收获,与我有什么关系呢?”说着说着就对着皇甫谧涕泣起来。皇甫谧于是被感动而振作起来,跟着同村人席坦读书接受教育,勤勉努力从不懈怠。皇甫谧居家贫寒,他亲自在田间播种与收获,带着经书而种田,于是博览通晓各种典籍以及诸子百家之言。为人沈静,极少额外的欲望,这才产生了高尚脱俗的思想,以写书作为自己的要务,自号玄晏先生。写有《礼乐》、《圣真》之类论著。 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