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18 09:14:37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薛谭学讴(1)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2)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薛谭学讴》)

注:

(1)讴:唱歌;

(2)抚节:打着拍节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卒之为众人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至:

③未穷青之技之:

④薛谭乃谢求反反:

小题2:翻译句子:(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小题3: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学习”,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4分)

最佳答案:

小题1:①终于②达到③的④通“返”,返回。

小题2: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②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小题3: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学习应虚心,不能浅尝辄止。

答案解析:

小题1:

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或根据学过的文言文词语解释考虑。如果是课内的词语解释,那日常学习中要加强记忆。

如“反”的解释,这个词在《愚公移山》《与朱元思书》中都是以通假字出现,因此就要考虑这个词的语境,最终确定在此处也是通假字。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要注意赋分点,词语“受”“于”;

②句中的“谢”诗歌古今异义词,一定要注意,“反”通假字,返回。

小题3:

试题分析:从《伤仲永》文段的议论中“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又不受之人”由此本文强调成才除“受之天”外,更重要的是“受之人”。《 薛谭学讴》中“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由秦青唱歌的描写中,可知薛谭差的很远,由叙事、描写中可知:学习不能浅尝辄止,要静心。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