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从之。题目内容:(12分) 曹玮久在秦中,累章求代。真宗问王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李及,上从之。众疑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才。韩亿以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 ,将吏亦心轻之。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旦笑曰:“戍卒为盗,主将斩之,此常事,何足为异!旦之用及,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玮处边事已尽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玮之成绩。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亿益叹服公之识度。 【注释】累章求代:(曹玮)屡次上表章请求朝廷派人来接替他的职务。詟(zhé):恐惧。 小题1: 下列语句中的“以”与“韩亿以告旦”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可以一战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以塞忠谏之路也小题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李及谨慎忠厚,行为正直,但众人仍对他守边的才能持怀疑态度。 B.李及在略加审问了解清楚案情后,就马上下令斩杀了犯事的戍卒。 C.李及的声誉传到京师后,王旦却认为李及的做法只是在履行主将的职责。 D.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聪明,会不断开创新的政绩。小题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4分 )。 (1)上从之从: (2)会有屯戍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 会: (3)必矜其聪明矜: (4)亿益叹服公之识度益: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及至秦州 ,将吏亦心轻之。(2分) (2)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模而已。(2分) 最佳答案: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4分)(1)从:听从。 (2)会:适逢,正赶上。 (3)矜:自夸,自恃。 (4)益:更加。 小题4:(2分)李及到秦州后,边将、官吏都轻视他。 (2分)任用李及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为人敦厚,必能谨守曹玮的规制而已。 答案解析:小题1: C中“以”与例句都为“介词,把”。 小题2: 试题分析:D中李及之所以被王旦推荐,是因为王旦认为李及很敦厚,必能谨守曹玮的规制而已。 小题3: 试题分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会”为古今异义。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注意“轻”“重厚”“规模”等关键词的理解。 考点核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