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12分)甫,字子美,京兆①人。少贫不自振②,李邕奇其材,亲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18 09:02:07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12分)

甫,字子美,京兆人。少贫不自振,李邕奇其材,亲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于长安。数上言:“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不复问。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于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后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上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

后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杜甫》,有改动。)

【注释】①“京兆”等选文中标有“”符号的文字都是地名。

②自振:维持生活。

③绝:堵塞。

④窭(jù):贫穷。

⑤褊:小,狭隘。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陛下其忍弃之其一犬坐于前(《狼》)

B.武以世旧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C.从还于京师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D.县令具舟迎之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小题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杜甫早年家境贫穷不能维持生活,而且仕途不畅。

B.杜甫曾经上书皇上要求得到任用,说明他有很强的进取心。

C.杜甫流落剑南,虽有严武照料,但他仍靠背柴禾、拾橡栗为生。

D.杜甫的性格既有率情自任的一面,又有放旷不自检的一面。小题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4分)

(1)数上言()(2)会禄山乱()

(3)亡走凤翔( )(4)亲诣其家()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李邕奇其材,亲往见之。

(2)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

最佳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1)多次 (2)恰逢(3)逃(4)到

小题4:(1)李邕对杜甫的文才感到惊奇,亲自去看望他。(“奇”1分,句子通顺1分)

(2)大水突然到达,过了一旬,(杜甫)都没有得到食物。(“暴”1分,省略句1分)

答案解析:

小题1:

D中二者都是“代词”;A:程度副词/代词;B:因为/认为;C:从/比

小题2:

试题分析:C中应是流落剑南之前,流落秦州时靠背柴禾、拾橡粟为生。

小题3: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亡”古今异义。

小题4:

试题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这里注意“奇” “暴”等关键词的理解和省略句式的补充。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