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题目内容:“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 ) A.尚书被中书取代 B.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 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 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割相权 最佳答案:B 答案解析:元朝时,尚书被中书取代,故A项不正确;以三公决策辅政是秦时的三公九卿制,故C项不正确;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割相权是唐时的“三省六部制”,故D项不正确;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是汉武帝时期实行中外朝制度。 点评: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着重把握其实行的直接原因和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汉武帝将汉朝中央政府分为“中朝”、“外朝”,以此把执掌朝政的实权,由原来的外朝的宰相转移给中朝的尚书,根本目的是剥夺相权、强化皇权,但其直接的考虑是: (1)中朝的朝官地位很低,起而用之,可以减少皇帝对他们盗权窃柄的顾虑; (2)中朝官多是皇帝宠幸的近臣,他们能很好地贯彻皇帝的旨意,一般不致受到外朝大臣的牵制; (3)中朝官多由外戚、宦官充任,这些人本是卑微之能,皇帝完全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更换,这样既能保持外朝相府传统地位的稳定性,又可以加强皇权对相权的制约力量。西汉中朝外朝的划分,是中国古代行政体制的一个重大变化。它不仅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同时也反映了在君主专制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所必然呈现出的趋向。这个历史趋向就是:皇帝必然实行专制独裁,而实行专制的方法无非以近臣、在朝官排抑外朝大臣以中朝侵夺外朝实权,中朝官权势渐重而有震主之危时,皇帝再引用新的心腹近臣,以主中朝,抑夺权臣。如此循环往复,对以后两千年的中国古代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 考点核心:三省六部制概念: 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对于三省制,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