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2分)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18 08:43:15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2分)

楚庄王欲伐越①。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节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越:越国。

②睫:眼睫毛。

③庄蹻( qiā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丧地数百里( )②自见之谓明( )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①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

②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小题3: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小题4:结合文意,简要说说楚庄王是个怎样的人。(4分)

最佳答案:

小题1:①丧失②明智(2分)

小题2:①大王(楚庄王)的国家里军队弱小、政局不稳,问题不比越国少。

②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4分)

小题3: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2分)

小题4:①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

②听了庄子的劝谏之后,楚庄王打消了伐越的念头,可见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4分)

译文: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庄子说:“我虽说很无知,但深为此事担忧。见识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有人在境内作乱,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比越国差。您却要攻打越国。这样的智慧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的念头。因此要想认识到困难,不在于能否看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所以说:“自己认识到自己才叫做明察。”

答案解析:

小题1: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丧”是丢失,丧失之意。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两个“之”字。2句中的“故”“见”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全文含义,然后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人有自知之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小题4: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需从两方面分析,正面和侧面。正面写楚庄王只看见越国的问题,却不能发现自身的问题,可见他目光短浅,考虑问题不周全。但通过劝谏之后,写出他善于纳谏,勇于改正缺点的特点。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