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4834推广网站推广软文发布!

203801

主题

203803

软文

107

积分

用户组:超级会员

管理员

积分
107
私信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8分)①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

 
楼主
0 |
发表于 2024-04-18 08:27:56
| |
| 所属栏目:学习方法
题目内容: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18分)

①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②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秦观《龙井题名记》)

【注】①辨才:法号元静,和下文提到的参寥,都是苏轼的朋友。

②所遣篮舆:供雇佣的竹轿。

③霁:雨过天晴。

④酌:舀取。

小题1:请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二处)。(2分)

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比出郭(2)是夕

(3)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4)谒辨才于朝音堂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6分)

(1)以不时至,去矣。

(2)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小题4:读第②段,根据作者的行踪在横线上填空。(3分)

从雷峰塔出发……在洗脚……在休息……终点是

小题5: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3分)

最佳答案:

小题1: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2分,一处1分)

小题2:(1)及,等到(2)这(3)总共,总计(4)拜见,晋见

小题3:(1)(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2)树林间月光明亮,(甚至连)头发都能数清。

小题4:惠因涧龙井亭朝音堂

小题5:隐显的灯火、蓊郁的草木和悲鸣的急流所组成的夜景出奇优美、幽寂,让作者悦耳悦耳,内心沉静、澄明,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能结合文本分析,意思对即可。)

答案解析:

小题1:

此题考查学生对句读的掌握,要求学生熟读该句,读出含义,然后断句。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注:法号或人名)大师,通过书信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比”“ 谒”等字的释义,常考。

小题3:

试题分析:出题思想: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至”“ 去”的意思。2句中“可数”的意思。

小题4:

试题分析:根据阅读,填上合适的地名即可。

小题5: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根据文中所描写景色分析即可。

考点核心: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标签导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