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胥曰:“昔吾先王体德明圣,达于上帝,譬如题目内容: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胥曰:“昔吾先王体德明圣,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而处以念恶,出则罪吾众,挠乱百度,以妖孽吴国。今天降衷于吴,齐师受服。孤岂敢自多,先王之钟鼓,实式灵之。敢告于大夫。” 申胥释剑而对曰:“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于大难。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曰:‘余令而不违。’夫不违,乃违也。夫不违,亡之阶也。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其亡之也,亦有以弃之。用能援持盈以没,而骤救倾以时。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之短也。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遂自杀。将死,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鴺,而投之于江。注:申胥即伍子胥。耦:耦耕,两人并耕。这里指申胥辅佐先王阖闾治国。荆:楚国。柏举之战,吴国打败了楚国。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刈杀四方之蓬蒿刈:割 B.孤岂敢自多多:赞美 C.能遂疑计恶遂:就 D.孩童焉比谋比:合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讯申胥曰 B.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 夫不违,乃违也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 C.以不陷于大难 D.吴王还自伐齐骤救倾以时不自安恬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王无差伐齐胜利返回即斥责嘲弄当初反对伐齐的伍子胥,逼其告老还乡。 B.伍子胥一番言论的实质就是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辩证思想。 C.伍子胥在预见到吴国必将灭亡的情况下,毅然自刎,用死谏吴王,表现了他刚正爱国的品性 D.吴王夫差的言行暴露了他的刚愎自用和专横残暴。这正是他悲剧结局的原因。 最佳答案: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答案解析:小题1:C(遂:判断) 小题2:B(A、副词就/判断是 B、两个都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C连词所以/介词及 D介词从/代词自己) 小题3:A(“嘲弄”“逼其告老还乡”不完全符合文意) 参考译文: 吴王夫差从齐国胜利返回后,就责问申胥说:“过去我们先王圣明有德,通达天意。就象两个农夫并排耦耕一样,和你共理国事,象铲除四边的蒿草一样打败了楚国,在楚国立下了威名,这是你的力量呵。如今你老了,不能自己安于清闲快乐,在家呆着总想要在吴国干些坏事,出门在外就让我的百姓去犯罪,扰乱法度,来祸害吴国。如今上天给吴国降福,齐国降服了。我怎么敢自己夸功,这是由于先王的军队,得到了神灵保佑。我大胆告诉你这个消息。” 申胥解下剑回答说:“过去我们先王,世世代代有辅佐的良臣,来帮助决断疑难,考虑得失,所以不至于陷入大难。现在你抛弃老臣,接近年幼无知的人合谋国策,说:‘我的命令不得违背。’这样的不违背,正是违背天意。这样的不违背,是灭亡的阶梯。上天所抛弃的,一定在眼前给点儿小欢喜,长远一看就要有大忧患。您如果不战胜齐国,反而会心里有所觉悟,那么吴国还可以继世图存。我们先君凡是取得成就,肯定有他取得成就的条件;没有取得成就,也有他抛弃成功条件的原因。能用良臣辅佐,才能保持圆满的结局,而且能及时拯救失败。现在您没有取得成功的条件,可是上天赐予的福禄却屡屡来到,这说明吴国的天命不会长了!我不忍心称病退隐,看到您被越国擒住,我请求先死。”于是就自刎了。临死时,说:“把我的眼睛悬挂在国都东大门,让我看到越国侵入,吴国灭亡。”夫差大怒说:“我不能让他看到什么。”就让人取来申胥的尸体,装到皮口袋里,投入长江。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