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庭芝初至扬时,扬新遭火,庐舍尽毁。州赖盐为利,而亭户多亡去,题目内容: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庭芝初至扬时,扬新遭火,庐舍尽毁。州赖盐为利,而亭户多亡去,公私萧然。庭芝 悉贷民负逋,假钱使为屋,屋成又免其假钱,凡一岁,官民居皆具。凿河四十里入金沙余 庆场,以省车运。兼浚他运河,放亭户负盐二百余万。亭民无车运之劳,又得免所负,逃 者皆来归,盐利大兴。始,平山堂瞰扬城,大元兵至,则构望楼其上,张车弩以射城中。 庭芝乃筑大城包之,城中募汴南流民二万人以实之,有诏命为武锐军。又大修学,为诗书、 俎豆,与士行习射礼。郡中有水旱,即命发廪,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扬民德之如父母。 刘榘自淮南入朝,帝问淮事,榘对曰:“李庭芝老成谨重,军民安之。今边尘不惊,百度具 举,皆陛下委任得人之效也。” 《宋史•李庭芝传》 【注】①俎豆:古代礼器。祭祀时用以盛牛羊等祭品。 ②射礼:古代贵族男子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射礼分四种,此处指乡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庭芝悉贷民负逋悉:获知 B.而亭户多亡去亡:出外。 C.不足则以私财振之振:救济。 D.扬民德之如父母德:感恩戴德。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屋成又免期假钱假:与“真”相对; B.亭民无车运之劳劳:劳动。 C.官民居皆具居:居住。 D.帝问淮事事:情况。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李庭芝初到扬州时,扬州新遭火灾,依赖盐业赢利的经济很不景气。 B.李庭芝为了振兴扬州的经济,采取了免税等一系列措施,并亲自为百姓修房盖屋。 C.扬州和平安稳,经济发展,全因皇帝用人得当,刘槃的经济策略得当。 D.李庭芝之所以深受百姓爱戴,是因为他读了大量的诗书,并且经常拿个人的财产与百姓分享。 最佳答案: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A 答案解析:小题1:A(全部) 小题2:D(A,借;B,劳累、劳苦;C.房屋、居屋。) 小题3:A(B,“并亲自……”不妥,只是借钱给百姓修盖房屋 C”刘檠”应为“李庭芝” D.“读了大量……分享”不妥,①仅说李大力提倡办学,要求村民读诗书等。 ②遇上水涝、旱灾时,就下令开仓,不够时才拿出个人的财产救济百姓。) 李庭芝初到扬州时,扬州刚遭受了一场火灾,房屋全被烧毁。扬州在经济上主要依赖盐业盈利,但这时盐户大多已背井离乡,公私的生意都很萧条。李庭芝就把盐户所欠之税全部宽免了,并借钱让他们重新修房盖屋,屋建成后不再收回借款。一年之内,官民的居房全部安置妥善。李庭芝又下令挖河四十里接通金沙余庆盐场,以节省车辆运输,同时兼顾疏通其他运河,发动盐户运盐二百余万斤。盐民没有了车辆运输的劳累,又得到免收盐税的好处,出走的人全都回来了,盐利又重新兴旺。以前,从平山堂上可以俯视扬州城,元兵到时,就在上面构筑望楼,用机括往城中连连射箭。李庭芝就建筑大城来围起它,在城内招募汴南的流民二万人来充实军队防守它。皇帝下诏将其命为武锐军。李庭芝又大力提倡办学,读诗书、兴礼仪,与士人举行射礼。郡中遇上水涝、旱灾时,就下命开仓,不够时就拿出个人的财产救济百姓。扬州的百姓对他感恩戴德,视如自己的父母。刘檠从淮南回朝廷,皇帝问他淮南的情况,刘檠禀告说:“李庭芝老成谨重,军民安居乐业。现在边境战事平息,各行各业都振兴发展,这全是陛下用人得当的成效啊。” 考点核心:文言文阅读:“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本文来源:开通【终极会员】享锚链接服务>>>
版权声明
本站转载或会员发布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这家伙挺懒,还没写签名! | |